腿疼要警惕!
致残的骨关节炎
一半的老人会中招
老了,不中用了,腿也不行了」是否也是你常听父母长辈念叨的话?
要注意,这可不是一句普通的抱怨。
因为腿不舒服,他们出行会越来越不方便,慢慢变得不爱出门,开始了「孤单」的老年生活。
因为腿不舒服,他们会尝试敲打、药酒、针灸,甚至各种野方子,来缓解反复到来的髋、膝关节疼痛。
但疼痛并不会就这样停止,反而随着年纪的增加而越发严重、发作越发频繁,直至老人因为难以忍受的疼痛被限制在家里,被限制在床上,成为半残疾乃至残疾的状态。
其实,疼得走不了路、睡不着觉并不是老年生活的必需品,很可能是一种常见疾病:骨关节炎。在我国,患有骨关节炎的人约有1.2亿,发病率已经超过了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也就是说,关节一旦磨损了,修复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磨损的速度....
关节炎和关节软骨受损有什么关系?
膝关节是负重关节,是人体站立、走路、跑步、跳跃等动作最重要的关节。大腿的四周有丰富粗大的肌肉,其中大腿的肌腱包裹于膝关节的四周。关节软骨是关节中组织结构最精细的,起到缓冲应力、润滑关节、协助我们行走,完成我们关节的各种生理功能。
膝关节中的关节软骨本身没有神经,当软骨被磨损消耗后,变为骨头与骨头间的磨损,让骨关节炎加速进展,就会膝盖疼痛、肿胀,严重者难以行走甚至瘫痪。
所以我们必须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爱护、节约自己的关节软骨。
怎么判断自己关节软骨是否受损?
关节软骨处于关节的表面,在生活中使用较为频繁,使用不当容易出现关节软骨的急性、慢性损伤,甚至暴力性损伤,如从高处跳下,膝关节内软骨及踝关节软骨容易受损。
关节软骨损伤后常出现以下症状:
●疼痛:即使在休息时也疼,在关节上施加压力会加重疼痛;
●交锁、弹响:屈伸时突然卡住疼痛,或喀哒声或打磨的感觉;
●不稳:活动过程中出现打软腿或者脱位感;
●肿胀:在损伤后数小时至几天后逐渐出现。
(如果未得到合适的处理,功能障碍持续存在并呈逐渐加重趋势,甚至发展为骨关节炎)
日常生活如何保护自己的关节软骨?
1.保护关节,源在氨糖
关节软骨退化与体内氨糖的缺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氨糖可进入人体内顺利演变合成透明质酸,透明质酸是治疗骨关节疾病的有效物质,其物理学性质是可以增加体内关节滑液,其化学性质是可以止痛,其生物学性质是能够修复人体受损的关节软骨。
但是人到30岁以后,体内软骨所需的特殊营养成分——氨基葡萄糖(简称氨糖)逐渐流失且不再生成。45岁以后,人体内的氨糖含量只相当于18岁的18%。
因此,30岁以上人群需要通过外源性补充氨糖来增强关节软骨的营养,防止关节软骨退变引发关节疾病。
中国营养学会研究表明,中国居民成人每日需补充mg盐酸氨基葡萄糖。
因此,30岁以上人群需要通过外源性补充氨糖来增强关节软骨的营养,防止关节软骨退变引发关节疾病。
1.中国营养学会研究表明,中国居民成人每日需补充mg盐酸氨基葡萄糖。
2.合理运动,保持体重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把上下楼梯、登山、远足等作为经常性的体育锻炼,以减少对膝关节的负荷,而骑车、游泳、散步等是较理想的运动,既不增加膝关节的负重,又能让膝关节四周的肌肉和韧带得到锻炼。平时注意体重管理,减少对关节的负担。
3.做好保暖
注意日常做到关节处的保暖,特别是天气变化时,已经患有骨关节病的患者更要注意,可选择佩戴合适的护膝。
4.保持良好的走路姿势
注意走路时的身体姿势,不要扭着腰干活、撇着腿走路,避免长时间下蹲。日常下蹲动作(如洗衣服、择菜、拖地)最好改坐小板凳。避免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注意经常变换姿势。比如,站立一段时间后可以伸伸腿、扎扎马步,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关节的良好习惯。
骨科位于住院楼一层,拥有一流的手术室及术前术后监护设备,可进行各种骨科的手术治疗。可熟练开展各种关节置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断指再植等手足显微技术。科室医护人员均到北京、医院轮流进修学习,临床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对患者认真负责。我们的医院安心,接受医疗满意顺心,医院放心!
()转
我院夏季作息时间
上午:08:00--11:30
下午:14:00--17:3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