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金融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文章来源:锐意   发布时间:2023-4-3 11:36:11   点击数:
 

海南自贸港金融业发展的定位

(一)服务国家战略

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以顶格开放、分步推进、全力支持的思路,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的设计图,是中国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里程碑事件。《总体方案》赋予海南省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充分体现了海南省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金融业的发展在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中居于核心位置,海南省金融业的国家战略定位于打造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和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根据《总体方案》,海南省将以打造区域性金融创新中心为目标,围绕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构建为重点,加快建设国际能源、航运、产权、股权等交易场所,发展结算中心、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期货交易、离岸金融等。

要素的自由流动是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的基本特征,其中资金的自由流动是最基本和最核心的要素流动,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基础条件。我国的经济发展将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资金的跨境流动将更加频繁,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是大势所趋,人民币国际化的脚步也越走越快。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海南自贸港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要服务于贸易的自由化与便利化、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跨境资金流动的自由化与便利化、人员进出的自由便利、运输往来的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并在以上方面建立全新的金融服务方式、金融业务模式和宏观审慎的金融监管体系。资金流动的自由便利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贸易、结算、支付、储备等方面的适用范围,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做出贡献。

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改革开放需要方向指引和经验借鉴,而海南自贸港金融业的发展就承担了这样的历史责任和攻坚任务,虽然会有一定的试错成本,但面对中央和时代赋予海南省的责任,海南省打造金融业改革开发的新高地和试验区责无旁贷。

(二)服务自贸港发展

海南省金融业在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方面要成为排头兵,引领并驱动海南自贸港的发展。在贸易方面,金融业要推动完善新的贸易形态,比如离岸贸易、转口贸易跨境收支的管理政策。在结算方面,建设便利跨国公司全球结算中心运行的政策环境。在跨境投资方面,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探索适用市场需求新形态的跨境直接投资,在海南自贸港内试行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的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制度。在跨境融资政策方面,在海南省建立新的跨境融资体制,试点合并交易环节的跨境融资政策管理框架,逐步实现市场主体自主的跨境融资。在人民币与外汇使用方面,探索扩大海南省居民个人用汇自主权,以现有的本外币账户和自由贸易账户为基础,建立资金“电子围网”,构建海南省金融对外开放的基础平台。

(三)对标产业发展

在产业发展方面,金融业要成为推动海南省实体产业发展的资金融通服务要素和推动要素。在海南省现代产业体系的搭建过程中,要强化金融支持和改革创新,推动海南省重点发展产业的产业聚集规模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创新发展贸易金融、消费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

海南自贸港建设中,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是重中之重,为服务国家深化改革开放的整体战略,服务海南自贸港经济的发展,推动海南省本地营商环境改善和产业生态体系搭建,海南省金融业要定位于打造服务于世界级自由贸易的国际金融中心,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开拓者、引领者和推动者!

海南自贸港金融业发展分析:历程、现状与方向

(一)海南自贸港金融业发展历程

从年海南建省至今,海南省金融业已经走过了33个年头,其发展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省办最大经济特区,金融业飞速发展年4月13日,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做出了设立海南省和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定,海南省金融业迎来了第一次历史性发展机遇。海南省采取了有效措施,金融业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借助中央给与的一些特殊政策优势,海南省在外汇管理方面大胆改革实践,走在全国的前列。

具体体现在:

一是建立了国有银行、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并存的多样化金融组织体系;

二是金融运行机制逐步成型,建立和发展了短期资金拆解市场、证券交易市场和外汇调剂市场等金融市场;

三是金融创新活跃,不断扩大信用形式,增加融资工具;

四是金融系统吸引了非常多的金融人才,金融从业人员数量和素质都明显提高,到年,全省金融从业人员17,人,较年增加9,人,占全社会劳动者人数比例提高0.8个百分点;

五是外汇管理领跑全国,在全国率先实行了现汇管理、高比例留成、外汇调剂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交叉经营等一系列改革。

年,海南省出口创汇11亿美元,较年增长了约9倍,外汇存款余额80,万美元,外汇贷款余额,万美元,分别是年的9.6倍和23.7倍。期间,海南省外汇年交易量约为8-10亿美元,外汇交易额排名位居全国各省市区前10名。这段时期,海南省金融业快速成长。至年末,机构网点数量达2,个,比年增长51%,存款余额亿元,贷款余额亿元,分别较年末增长10.8倍和6.4倍。同期,海南省经济也得到较快发展,GDP年均增长13.8%,地方财政收入27.53亿元,比年增长8.2倍。值得注意的是,自年海南省开始办最大特区以来,国内外投资开始大量涌入海南省,拉开了房地产大发展的序幕,房地产企业由年的家增加到了年的1,家,注册资金从年的9.3亿元增加到年的亿元。

第二阶段(—):经历泡沫之痛,完善金融体系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中国经济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对于金融系统来说,以金融调控体系、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为重点的金融体制改革全面铺开。海南省在商业化和市场化方向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先后迎来交通银行海南分行、深圳发展银行海口分行和中国光大银行海口支行三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南洋商业银行和香港民安保险公司两家外资机构,组建了海南发展银行,尝试组建城市合作银行,并探索金融系统电子化发展。原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在海口实行“贷款证”管理制度,交通银行海南分行较早地实行了审贷分离制度,大力推进外汇体制改革,取消外汇留存制度,外汇交易中心海口分中心与总中心并网运行。与此同时,海南省出现了第二轮房地产热潮,大量企业和资金涌入,房地产泡沫累积。年,房企增到4,家,注册资金亿以上,比年翻了约四番。炒房炒地成风,使得海南省房价地价高涨,市场供给过剩。年,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全国银根全面缩紧,对贷款规模、资金流向和流量采取了行政和经济的调控。房地产离开了金融资本的支持,又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当时,海南省人口占全国比重的0.6%,但积压商品房占全国比重则高达10%。烂尾楼林立,闲置土地18,公顷,积压资金亿元,开发商纷纷逃离或倒闭。由于金融业过度介入房地产业,金融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仅四家商业银行坏账就高达亿元,不良贷款率高达60%以上。房产泡沫破裂之后,海南省经济陷入低谷,增长率一度降为全国倒数第一,财政收入急剧下降。为加强对省内金融业风险的管理水平,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省内金融监管体系建设的步伐加快。年,人民银行在帮助各金融机构化解危机的同时,整顿金融市场秩序。同年,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挂牌成立,其职能之一是金融监管,年,金融监管职能分离,又成立海南银监局。年,证监会海口证券监督特派员办事处设立,年,原保监会海口特派员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年,以海南省政府金融办公室成立,标志着海南省组成了相对较为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年,经过对海南发展银行进行清算,对信托租赁公司进行处置,两家政策性银行设立、国有银行股改上市、海南省农村信用社挂牌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举措,金融秩序恢复到了正规,到年,金融业总体恢复、运行平稳。

第三阶段(—):国际旅游岛建业,金融业稳步发展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启动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年7月,海南省三沙市挂牌成立,南海经济逐步开发。海南省金融业再次迎来宝贵的发展机遇,海南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尤其是各类银行机构在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金融业整体实力增强。年,金融业增加值为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为9.77%,盈利能力大幅增强,银行业税后利润76.86亿元,不良贷款率1.1%。

第四阶段(至今):开启自贸港建设,站在历史新起点年4月13日,国家领导人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年6月1日,《总体方案》正式印发。在金融支持政策方面,制定出台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33条等政策文件,推动建立与自贸港相适应的金融政策和制度框架,推动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新型国际贸易结算便利化。在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海南省金融又一次站在了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

(二)海南自贸港金融业发展现状

自《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海南省金融业态不断丰富,金融开放能力不断加强,加快金融创新、服务自贸港建设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金融业运行平稳,金融机构不断增加。

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仅有33.06亿元,到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亿元。金融服务业成为拉动海南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全年全省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24.86亿元,比上年增长4.15倍。年末境内上市公司32家,比上年增加1家,年末股票市价总值2,.24亿元,比上年增长9.1%;证券和期货交易总额21,.47亿元,比上年增长20.7%。

年末,全省原保险保费收入.91亿元,比上年下降1.6%。其中,财产险业务收入72.21亿元,增长1.2%;人身险业务收入.70亿元,增长1.8%。赔付支出65.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40.95亿元,增长14.2%;人身险业务赔付25.01亿元,下降4.5%。

同年,海南省共新增地方金融组织88家,其中6家融资担保公司,2家融资租赁公司,9家小额信贷公司,1家典当行,6家保理公司,64家融资租赁SPV公司。汇丰银行、韩亚金融集团等国内外的金融机构、云峰和中俄等头部基金以及中金公司等头部投行纷纷落地海南。

二是金融服务创新推动离岸新型国际贸易、跨境双向投融资便利化。

海南自由贸易(FT)账户业务规模增长明显,年,FT账户余额较上年同期成倍增长,优质客户数量增长超过%。推进服务贸易自由便利,落地实施优化服务贸易外汇收支单证审核、服务贸易对外付汇税务备案电子化、非关联关系境内外企业代垫款偿还、便利外汇业务使用电子单证、放宽业务审核签注手续等多项服务贸易便利化措施,启动入境游客移动支付便利化试点,实现入境游客可享受与岛内居民同等便利的移动支付服务。推动投资自由便利,允许非投资性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项目外汇收入境内股权投资,缓解企业资金闲置问题。便利跨境贸易投资资金自由流动,积极推QFLP和QDLP试点,落地两支QFLP,开辟了海南自由贸易港QFLP通道;扩大可跨境转出的信贷资产范围和参与机构范围;取消非金融企业外债逐笔登记,在全国试点境外上市外汇登记直接下放银行。

截至年12月末,我省离岸新型国际贸易收支累计已超18亿美元,约为上年全年收支总额(约1.6亿美元)的11倍,业务涉及新加坡、巴西、澳大利亚和孟加拉国等国家和地区,吸引了中粮集团、厦门建发、物产中大和国投贸易等头部贸易企业纷纷落户洋浦,头部贸易企业集聚初见成效。

三是金融业态不断丰富,出台多项创新产品。

年11月初,海南自贸港博鳌乐城全球特药险(全国版)上线,是全国首款境内外特种药品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这款仅几十元即可投保的保险产品,保障涵盖49种未在中国境内上市或者超出境内适应症用药范围的全球特定抗癌药品。从发行规模达70.01亿元的全国首单旅游度假目的地CMBS(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到规模约1.49亿美元的全省首支QFLP基金(交银国际科创盛兴QFLP股权投资基金);从全省首个跨国集团公司FT全功能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到全省首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出口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从全省首笔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资本项目真实性审核业务,到全省首笔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发行全国首单土地租金资产证券化产品,设立全国首单省级人才租赁住房REITs……海南金融业以产品创新为突破口,落地了一批批金融创新成果。

同时,海南国际清算所首批增资扩股工作成果喜人,在年首批增资扩股阶段,海南国际清算所已与我国大宗商品产业链中央企业和地方性国资企业、全国性仓储物流龙头企业、相关混合所有制及民营企业成功签订战略投资协议,意向入股金额接近20亿元人民币。

四是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海南自贸试验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持续推进,截至年末,累计归集1.6亿余条信用信息;推广应用“互联网+”征信查询渠道,全省征信自助查询比例超过98%。同年,全省非现金支付业务和移动支付业务办理笔数分别同比增长13.3%和45.1%;全省公交领域7月末在全国率先实现银联移动支付乘车全覆盖,支付便利化水平有效提升。建立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监管协调机制,畅通金融消费者维权渠道,全年共受理金融消费者投诉笔,同比增长.9%。

五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增强,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

近两年来,海南各大银行持续为海南实体经济发展供氧输血,通过“设方案、简流程、促创新、降成本、移线上”等组合拳,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开发的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为通威(海南)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办理全省首单区块链出口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和唯一性的特点,有效解决传统贸易融资业务流程中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信息不对称、信息可获得差等问题,提高银行对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的精准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同时,也为长丰能源集团搭建全省首个跨国公司FT全功能资金池业务,也是目前海南唯一一个全功能资金池,为该公司打通境内外控股子公司资金渠道,集中管理全球本外币资金。该行通过服务和产品创新,不断优化自贸港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更大活力。

年末,海南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亿元,同比增长6.0%;全年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4%,较上年同期降低50个基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结算、财务顾问、贷款及其它方面为客户减费让利超7亿元。此外,按要求备案的小额贷款公司已发放的贷款余额为25.13亿元,较年初增长4.09亿元。聚焦自贸港重点项目建设,海南辖内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贷款余额1,.41亿元,共支持个项目落地。

六是金融风险防范能力持续提升。

认真落实国务院金融委的工作部署,建立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海南省),并探索建立适应自贸港建设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促进辖区金融监管全覆盖,推动形成金融风险防控的强大合力。顺利完成资金流监测系统项目二期建设,为自贸港构建“电子围网”提供了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支持。

(三)海南自贸港金融业发展方向

当前,海南省存在金融机构数量少、市场主体相对薄弱,部分业态缺失等问题,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仍然面临一些结构性矛盾和挑战,金融业整体水平与发达地区差距还较为明显,金融市场还有待进一步深化,金融风险防控还需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pylcfcw.com/hbby/16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