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之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本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在邻近这个日子之际怀念创造虎门销烟历史的民族英雄,就有了特殊的意义。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时空透视 苟利国家生死以 翻开历史的书页,林则徐虎门销烟为我们留下光辉的篇章。林则徐还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为此他不但遭到中国人的敬佩,也得到全球的肯定。国际天文学会就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星”。 林则徐在广东的时间不长,却使东莞虎门名扬天下。除众人熟知的禁烟销烟运动外,林则徐还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充实广东的防务气力,重点放在作为广州屏障的虎门要塞。他整理水师,发动大众共同抗敌,终究在鸦片战争前哨战中取得了完全成功。 东莞虎门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篇之地,震惊世界的销烟锣鼓在这里擂响,中国人民近代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在这里揭开。今天,由于林则徐,东莞具有了无形的品牌效应。虎门的鸦片战争博物馆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每一年这里都举行禁毒宣扬活动,而本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中国禁毒志愿者汽车万里行选择东莞为终点站,闽粤港澳青少年禁毒宣扬夏令营也将在此举行。 “苟白癜风能彻底治愈吗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诗句,成为今天为官做人的准则。东莞正在把林则徐文化的品牌做大做强,从系统上认识掌控林则徐精神,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发掘林则徐文化内涵,赋予历史更加鲜活的时期因素。正如市委书记佟星所说,东莞要以林则徐文化为龙头,打造爱国主义和岭南文化交相辉映,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互融会的文化新城形象。 林则徐生平贡献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侯官(今福州市)人。进士出身,嘉庆十九年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云南乡试正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陕西按察使,湖北、河南布政使,云贵总督等职。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究禁烟事。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尔后皇帝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他抱病起程,途中死于广东普宁行馆,长年66岁。 为民办实事 林则徐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在任江苏廉防使时,他在大堂上书写1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事事为民着想,对漕运、盐法、水利、农业、制币、吏治、救灾等关系民生的大事,无不予以关注。 禁烟不由商 在广东期间,林则徐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雅片在虎门当众烧毁。同时,他对外商采取了恩威并重、分化瓦解的策略,提出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原则,对正当贸易一概加以保护和鼓励。 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守旧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著作,前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应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 目击 海到云边天作岸 站在虎门南山顶炮台原址,倘佯在蓝天碧海之间,想起林则徐的诗句:“海到云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举目四望,树木郁郁葱葱,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平静宽阔的江面上架起了雄伟壮观的虎门大桥。就是在这里,165年前产生了大张旗鼓的销烟壮举,上演了可歌可泣的抗英战争。几天里,寻访了鸦片战争博物馆、林则徐销烟池原址及鸦片战争原址,并踏足地处虎门海口东岸沙角地域的沙角炮台、缴烟码头等,亲身感受到林则徐在东莞的劳苦功高。 【缴烟】 蛮烟一扫海如镜 林则徐1839年受命为钦差大臣来广东查究海口事件,他与邓廷桢、关天培严禁雅片。“若雅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断之理。”面对宽阔的水面,林则徐当年的豪言犹在耳边。如今,缴烟码头已没有当年的冷冷清清,但我们可以想象到盛气凌人的英国商人如何乖乖地在此上缴雅片。城墙上那一百多年前种下的榕树,如今已是盘根错节的参天大树。它默默地见证着那一段虽已逝去却永久不会为人们所忘记的历史:1839年4月12日,林则徐偕邓廷桢亲身坐镇沙角炮台点收英国趸船的雅片,拉开了大张旗鼓的虎门缴烟销烟的序幕。 缴烟码头广场位于沙角炮台以内,濒临虎门海口。广场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门大炮。一门是中国自己制造的,因在鸦片战争时期曾痛击英国侵略者,被称为“功劳炮”;另外一门是洋务运动时期从德国克虏伯公司购进的“克虏伯炮”。 【销烟】 虎门销烟伸正气 在鸦片战争博物馆门楼旁边,我们看到了两个长宽各为15丈余的大水池。这就是名扬四海的林则徐销烟池原址。 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烧毁毒品的伟大壮举。它伸张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向全球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犯的坚强意志,在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禁毒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如今,在销烟池旁,每一年都会举行禁毒活动。 当年,林则徐把收缴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雅片在虎门当众烧毁。在销化雅片的方法上,林则徐经过多方察访,群策群力,终究想出了“挖池浸化”的方法,即用水池代替铁锅,以盐卤水加生石灰来销化雅片。1839年6月3日,销烟正式开始。民工们从水沟倒水进池,将盐撒入池中,酿成盐卤水,而后将一箱箱雅片开箱过称,逐一切成4小瓣抛入池中浸泡半天,再将烧透的石灰倒下去。顷刻间,池水沸腾,浓雾滚滚。民工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手拿铁锄木耙反复搅拌,使雅片均匀销化。等海水退潮时,打开涵洞,所有残渣污水随潮流入海,再用清水冲洗池底。这样,两池轮番使用,到6月25日销烟才告结束。 【设防】 虎门六台锁铜关 在鸦片战争博物馆展区内,我们看到1幅“木排铁链”的大型油画。画面上浓云密布,大浪滔天,远处的岛屿星星点点,木排铁链1字排开延伸而去,很是壮观。油画旁边摆设着木排铁链的仿制品。班驳的木排,锈迹斑斑的铁链,让我们产生历史的沧桑感和真实感。 鸦片战争博物馆馆长叶志坚说:160多年前,林则徐为避免英国殖民主义者的侵犯,会同邓廷桢、关天培抓紧充实广东的防务气力,虎门的防务有很大改观,构成3道防线。两道拦江木排铁链就设在第二道防线中,每道排中间设有活动缺口,能关闭自若,平时开启,供民船通行,一听信号炮响起,则马上关闭。这两道木排铁链能有效地阻滞敌船闯关,与威远岛和横档岛炮台的火力相配合,相得益彰。林则徐赞誉此道防线固若金汤。同时,他稳步整理水师,积极发动水陆大众共同抗敌,终究在鸦片战争前哨战中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御敌】 民族气节感后人 鸦片战争爆发后,昏庸的道光皇帝听信谗言,将林则徐发配到新疆伊犁。但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鼓励着广大官兵奋勇抗敌。沙角炮台的节兵义坟正是众多官兵继承林则徐精神的见证。 我们徘徊在节兵义坟场烈士墓前。这是鸦片战争时沙角之役中为国捐躯之清军勇士墓。花岗石的墓碑上款刻有“道光210三年六月吉日立”,下款刻有“节兵七十五位合葬”。 公元1841年1月7日,英军大举进攻沙角炮台,守将陈连升带领守台官兵奋力抵抗,但因寡不敌众,守台将士大部分阵亡。风雨交加,天地同悲。当地的百姓和幸存的兵士将外地籍或无家属认领的75位烈士集中起来,就地掘墓安葬。两年以后,又按南方风俗,将勇士们的骸骨“起金”定葬,碑刻“节兵义坟”。 在节兵义坟现场,看到很多游人在坟前鞠躬,表达了后人对这75位硬汉的崇敬之情。 而矗立在沙角炮台的一尊节马铜像格外引人注目,它恍如在诉说着当年那段悲壮故事:在沙角炮台一役中,守将陈连升以身殉国,他的战马一直在他身旁徘徊,依依不舍。被侵略者掳至香港后,该马“饲之不食,近则蹄击,跨则堕摇,以致忍饿骨立,持节绝食,亡于香港”。后人为它的节烈所感动,立节马碑。 后代访谈 林则徐第五代孙凌青(中国前驻联合国代表,林则徐基金会会长)―― 建立“林学”重温“执政为民” 林则徐是尽人皆知的民族英雄、禁毒先驱,但他还留下了其他一些精神财富,其实不为常人所熟习。他的政治理念与我们现在提出的“执政为民”思想很类似。他兴建水利,关心百姓疾苦。在江苏任职时,他冒着惹怒龙颜的危险,单独署名上书皇帝,要求开官仓救济灾民。他提倡民族团结和同等。在云南平定骚乱的时候,他就提出“只分良莠,不分汉回”,这在当时难能可贵。在新疆,他提出开垦的土地让汉人与维吾尔人平分,遭到新疆人的崇敬。他对抗外敌,但不完全排外;禁雅片但不由对外贸易。现在有专家提出建立“林学”,就由于林则徐有很多精神财富值得后人进一步发掘。 东莞在保护林则徐文化方面做得不错。东莞的台商很多,可以利用虎门林则徐纪念馆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宏扬爱国主义精神,反对 权势。 林则徐第五代孙女林子东(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命名学校宏扬爱国精神 林公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文化的倡导者。清代闭关锁国,而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组织翻译外国书报,这在当时很不容易,带有突破性质。《林则徐全集》一共10册,其中一册叫做“译编”,中国历史人物的著作里有翻译的内容是从林则徐开始的。他译辑的《四洲志》扼要介绍5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状态,打开中国人了解世界的1扇窗户。康有为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 林则徐是国际公认的历史巨人。国际天文学会把1颗行星命名为“林则徐星”;美国纽约有一个林则徐广场,广场上有林则徐铜像,这都说明国际社会对林则徐的肯定。 东莞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有销烟池,有抵抗英军的炮台群。应用这笔宝贵财富,宏扬爱国主义精神,一定能把东莞的改革开放进行得更好。作为林则徐的后代,我们希望能很好地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福州有则徐中学、则徐小学,伊犁有则徐中学,希望东莞也有这样的学校,可以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作为全部学生的座右铭,这样来培养学生,是非常具体地宏扬林则徐精神的做法。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