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德”内容的探讨
自庄晚芳先生提出“茶德”以后,对其内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一方面反应大家对“茶德”概念及其对我国茶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同,也表明“茶德”讨论尚处早期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化。
“茶德”内容的探讨,包括肯定“茶德”基本规范和诠释基本规范涵义两个方面。对基本规范,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一是庄晚芳先生的“廉、美、和、敬”;2是程启坤、姚国坤先生的“理、敬、清、融”;3是张琳先生的“敬、清、和、美”;四是邢湘臣先生的“敬、俭、和、乐”;5是程良斌先生的“和、敬、廉、健”;六是欧阳勋先生的“清、和、俭、冶、健”。对基本规范涵义的诠释,亦歧义纷呈,允不在此介绍。笔者认为,造成分歧的缘由之一,是“茶德”内容的探讨无可供依凭的统一原则。因此,明确茶德内容的探讨原则很有必要。
笔者试提出以下四个方面:1.“茶德”内容应反应茶性的特点茶是茶文化的物资核心,它的自然本性(茶性),对茶文化的基本特质产生决定性影响。正如酒性的浓郁,决定了“豪放、热烈”为“酒德”内容一样,茶的自然本性,如俭朴、精清、中和的特质,和解腻、去烦、轻身、提神、解毒、致和的生理功效,应是我们确立“茶德”内容的基石。哲学价值论和文化符号论均支持上述观点。从价值论角度看,茶的价值,产生于茶的自然本性与人的需要的契合,所以,人们所获品茶价值感,固然反应人性特点,但茶性亦是决定因素。从文化符号论角度看,品茶精神体验,产生于人们对“茶刺激”(如茶的色、香、味和饮茶生理感受)的符号解释,此进程虽离不开人的符号系统状态,但亦离不开“茶刺激”本身的特点。例如,人们不能用“热烈、豪放”解释茶的精清、淡洁滋味,即不可能从茶中品出“热烈、豪放”的文化意蕴。由此可认定,“茶性”是品茶价值目标的决定因素之一,而品茶价值目标,是“茶德”的核心内容,故“茶性”对“茶德”内容的制约亦无庸置疑。质言之,探索“茶德”内容,须以茶的自然本性为根据,体现茶的“个性”,以避免仅依社会文化建设的需要来谈“茶德”。
2.“茶德”内容应合乎人性需要人既需剧烈、昂奋、粗犷、豪放的阳刚之秉赋,也需平和、寂静、清悠、素俭、精进的阴柔之素质,阴阳共济,刚韧并存,乃有助健全人格之养成。酒性为阳,饮酒助豪情,茶性为阴,品茶添清雅。故茶对人性的完善,有独特价值。人们在功利生活中,难免产生浮躁、庸情、焦虑、内心冲突等消极心理,心灵复归清静、恬淡和振作,是人所祈求的心理需要。目前,我国正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跃迁,又值经济体制转轨,人们对竞争的剧烈、生活节奏的紧张和人际疏离已有深入体验,故人性复归的冲动尤显迫切。茶的俭淡、精清、恬静、冲和的特质,与此种心理需要正相契合,故“茶德”内容,应反应现实社会处境下人们的心灵渴求,引导人们寻求品茶精神境地,使品茶生活成为人生旅途的“绿色栖所”:茶香飘处,收敛奢欲,洗心涤烦,振作向上,消除情乏,自我整合,人伦和谐,其乐融融。
3.“茶德”应体现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品茶生活受人生观影响,高层次茶文化作为精神生活的特定情势,更有其人生哲学基础。比如,日本“茶道”在江户时期中期,就确立了“茶禅一味”的茶道观;韩国的“茶礼”,则受儒家文化影响,其核心是草衣禅师张意恂在《东茶颂》里论述的“中正”思想。再如,我国唐朝有道、佛、儒三种茶文化流派,分别以道家“虚静无为,崇尚自然”,佛家“明心见性”、“破我执”,懦家“仁爱”、“中庸”的人生理念为指点。
我国茶文化建设,应接受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尤其是正确人生观的指点。“茶德”内容,宜体现廉俭、进取、奉献、和睦等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精神。鉴戒日本茶道、中国古代茶道的有益人文内涵,当属必要,但应清除其“空”、“无为”等消极观念的影响。
还须说明,前述“人性复归”与进取奉献精神并不是互斥,前者重创造精进,是积极因素的调动”;后者重去欲涤烦,是心性障碍的破除,二者融会于“茶德”内涵中,可起相互依托的作用。
4.“茶德”内容表达方式既要简洁、又要全面“茶德”基本规范
品茶内容,包括艺术、修性、交谊和保健(日本学者谷川彻三将茶道内容归纳为4:艺术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修行因素,可资对照)。故“茶德”基本规范,可由此4层面展开。例如,若肯定“和”为“茶德”基本规范之一,则“和”有四义:艺术的“和”;修德的“和”;交谊的“和”;保健的“和”,依此进行似较为周全。
在上述原则基础上,笔者对“茶德”内容提出四点愚见:1.“茶德”基本规范,拟为“俭、敬、清、和”。其一般涵义以下:“俭”指非必须物的放弃;“敬”指生机的振作;“清”指有害物的清除;“和”指对峙物的相谐。理由是:(1)体现了茶性的主要特征。茶俭淡、精清、冲和的特质和提神,解乏的功效与“俭、敬、清、和”相契。(2)反应了现代人性的需要。奢欲、庸懒、焦虑、冲突是现代人的普遍心障,“俭、敬、清、和”的茶德精神,恰可纠偏救弊,令人们在品茶中取得心性调剂。(3)符合正确的人生价值。俭朴廉洁、敬笃向上、清除心染、和睦有礼、涵盖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2.“茶德”基本规范的具体涵义,从品茶生活的艺术、修性、交谊、健身4层面和价值目标、束缚守则两大部分展开。例如,在艺术层面上,“俭、敬、清、和”的涵义为:人们应寻求素简、灵动、清雅、和谐之茶艺美感,和为达至茶艺审美意境,在品茶诸事中应遵照“俭、敬、清、和”的茶艺美原则。笔者谨将“茶德”基本规范具体涵义,列表诠释以下。
3.基于“茶德”的基本规范,进而可概括出“茶德”的最一般涵义,或谓“茶德”的总原则(总精神、主旨)。“茶德”的总原则拟为:无私奉献。
4.全面分析“茶德”内容,厘清其结构层次和相互关系,在“茶德”理论探讨中是有意义的,但宣扬中当采取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以利人们的理解和接受。“茶德”创导者庄晚芳先生及诸先辈在这方面所作的开创性工作,是值得笔者敬重和学习的。
“茶德”基本规范具体涵义分析表基本规范俭敬清和一般涵义非必须物的放弃生机的振作有害物的清除对峙物的相谐价值目标艺术体验素简、质朴之美。体验生机、灵动之美。体验寂静、清雅之美。体验调和,和融之美修性体验奢欲收敛的寂静。体验精神振作的灵动。体验杂虑清除的澄明。体验冲突消你的和融。
交谊取得诚实去饰的情谊。取得尊重互敬的情谊。取得纯洁无暇的情谊。取得和睦融会的情谊。
健身消除脂肪积聚:
束缚守则艺术“俭”的茶艺美守则,如:茶、茶用具选用,环境布置要质朴、素简。“敬”的茶艺美守则,如:茶用具、环境布置要井然有序、生机萌动;操作要专注。“清”的茶艺美守则。如:茶器具、环境无尘染;清寂无声;操作利索不拖沓。“和”的茶艺美守则。如:用具选用,环境布置在色、形上要调和,操作要调和。
修性“俭”的修性守则。如:内心慎独,防私欲萌发。“敬”的修性守则。如:庄肃、敬笃之心志的保持。“清”的修性守则。如:静心宁气,厘清杂虑。“和”的修性守则。如:去除冲突,保持内心平衡。
交谊“俭”的交谊守则。如:去伪饰,不矫情造作;朴实自然。“敬”的交谊守则。如:精神贯注,不轻慢,尊重他人。“清”的交谊守则。如:不搀杂功利心,以纯洁友谊为重。
“和”的交谊守则。如:与交往对象心灵沟通,构成和融气氛。
健身“俭”的健身守则。如:肥胖者、高血脂、高血糖、高胆固醇者宜多饮。“敬”的健身守则。如:精神昏昧,疲乏时宜多饮。“清”的健身守则。如:肠道感染,接触辐射物,抗癌者宜多饮“利”的健身守则。如:食用甜腻、腥臊之物,宜多饮。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