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变法健将王安石

文章来源:锐意   发布时间:2023-3-16 13:07:59   点击数:
 

王安石是一位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他受宋神宗的重视,推动变法。他的散文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这些文章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文风雄健,分析深刻。王安石的政论文在唐宋八大家之中是突出的,他驾驭语言的能力非常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安石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当官的,他从小受父亲影响很大。虽然父亲是他的人生榜样,但王安石并不满足于父亲的成就。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王安石刻苦读书,年,他进士及第,踏上仕途,在韩琦手下做事,但他仍刻苦读书,常常通宵达旦,来不及洗漱就去上班,以至于韩琦误以为他沉迷酒色,还劝他要好好读书,不要贪玩。王安石当官初期,并没有受到皇帝宋仁宗的重视,因为仁宗宽厚,不愿天下“生事”,而王安石认为朝廷内忧外患需要改革。与皇帝政见不合,自然得不到重用。直到宋神宗继位,王安石才得到机会,施展抱负,在宋朝实行改革。他的变法颇具争论,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我们主要说他的文章。

王安石

宋仁宗时期,王安石即上书《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认为朝廷内忧外患,有着财力穷困、风气逋不足、法度不合等问题,需要改革。这篇近万字的文章,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受到后人高度的评价。张伯行称赞这篇文章是“千古第一奇杰文字”。神宗时期的《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文章中,先是说了宋朝百年“无事”,后又提出其实“有事”,而且问题很严重,由此让神宗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文章气势不凡,且又巧妙,王安石步步为营,构思巧妙,水到渠成地引出了改革这一根本问题。

宋神宗

王安石变法时期,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很多人写信反对他,他亦写信一一反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他驳斥了司马光对改革的偏见,对于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一一驳斥,义正严辞地给了守旧士大夫一击,表达了锐意革新、致力国事地决心。文章措辞委婉客气,但语气坚定,富有气势,维护了自己的信念,表现了王安石的坚强意志和得体的宰相风度。

王安石与司马光

王安石不但政论文善于议论,他的叙事性散文亦以议论见长,如《游褒禅山记》,文章略写褒禅山的景物,而着重议论说理。叙事简洁,论证严密而透彻有利,体现了王安石散文的一贯风格。

王安石还借写文章来表达自己教育方面的主张,如《伤仲永》。方仲永天才早慧,但是他的父亲却没有好好栽培,只是拿来牟利,最终导致天才昙花一现。全篇作者都不写一个“伤”字,但读来却处处是哀悼悲叹。

在王安石的散文中,最具文采的是他的祭文,如《欧阳文忠公文》。祭文中推崇了欧阳修的文章、功德、功业,而后感慨斯人不在,知音难觅。全文真情流露,一唱三叹,写尽了对欧阳修的哀思之情,千载后犹可感到作者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欧阳修

王安石首先是一位政治家,其次才是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政治方面的成就是高于韩愈、苏轼等人的,而文学方面的成就确实没有他们高,但这并不是因为王安石才华没有他们高,问题在于他的心思在政治上,而没在文学上。尽管如此,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还是不可忽视的,他的散文成功推动了古文运动的成功,他亦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pylcfcw.com/lctx/16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