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李世民能力中等,不如宋武帝陈武帝

文章来源:锐意   发布时间:2023-2-25 11:35:02   点击数:
 

近代史学家吕思勉:李世民才能中等,远不如宋武帝、陈武帝、梁武帝,也就一般般水平,只不过运气好罢了。

吕思勉,近代著名史学家,尤其擅长研究南北朝、隋唐史,与陈寅恪、钱穆、陈垣并称“史学四大家”,史学研究能力自然没得说。

吕思勉的代表作,《隋唐五代史》评价:“唐太宗不过中材。论其恭俭之德,及忧深思远之资,实尚不如宋文帝,更无论梁武帝;其武略亦不如梁武帝,更无论宋武帝、陈武帝矣。”

吕思勉看来,李世民不过中等人才,能力一般般,其战略眼光、军事能力,还不如梁武帝,更不用说宋武帝、陈武帝了。李世民声名显赫,名垂青史,是因为运气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没啥值得敬佩。

近代有人评价:“自古将兵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朱元璋尔”,说李世民带兵征战水平强悍,并非一般人。那么,为何吕思勉评价不高呢?吕思勉看来,李世民太过一般,有没有依据呢?

笔者看来,吕思勉对李世民评价不高,自然有他的根据。作为一位历史学者,吕思勉治学严谨,断然不会空口无凭,李世民是“中等人才”,其理由如下。

首先,李世民运气比较好,时代没有强者。魏晋南北朝,群雄并起,游牧骑兵进入中原,建立众多王朝,雄主也不少。此外,“门阀政治”背景下,宋武帝、梁武帝、陈武帝的创业之路非常艰难,却能脱颖而出,着实不简单。

宋武帝刘裕锐意革新,实行“义熙土断”,又对数百年的门阀世家大族进行一轮屠戮。隋文帝、隋炀帝建立隋朝,修筑工程、革新内政,李世民依靠“关陇世家大族”的拥戴,建立唐朝,捡了便宜。

李世民时代,无论是中原,还是周边的游牧民族,都没有所谓的“雄主”。窦建德、刘武周、王世充、刘黑闼、宋金刚、薛仁杲、颉利可汗,以及薛延陀、吐谷浑的一些可汗,能力很一般。李世民的对手,都是一些农民起义军首领,或者草原上的部落,没啥凝聚力。

南北朝则不一样,不但雄主一大堆,许多游牧民族“汉化”程度很高,无论是城池坚固程度,还是军事指挥体系,都远非单纯的游牧骑兵可比。远征高句丽,在陈寅恪看来,李世民就是一败涂地。如果不是之前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将其打得元气大伤,唐军估计更惨。

拓跋珪、拓跋焘、苻坚、北魏孝文帝、慕容垂、慕容超、宇文邕、宇文觉、宇文泰、桓温,哪一个不是雄主。如果李世民生活在南北朝,白手起家,没有关陇士族的支持,估计搞不定上述这些雄主。

其次,李世民有始无终,早年励精图治,晚年很昏聩。早年李世民虚心纳谏,魏征深受赏识,是君臣关系的典范。魏征死后,李世民越想越不明白,踢了魏征的墓碑,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驾崩之前,李世民对李治说,自己犯了很多错误,也修建许多工程,浪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希望你不要效仿我。要知道,李世民继位时,可是以隋炀帝杨广作为一面镜子,厉行节约,发奋图强。从节约角度看,他比不上汉文帝、汉景帝、隋文帝、宋武帝。

继位之初,李世民痛斥秦始皇、汉武帝,说不应该追求长生不老,这并不实际。结果呢?李世民晚年更沉迷于此,大量服用天竺人冶炼的药物,身体也就越来越差。可以说,李世民有始无终,跟后来的唐玄宗类似;贞观朝后期,弊政丛丛,乱象丛生。

吕思勉从“恭俭”、“远略”、“武略”等角度出发,结合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得出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中等人才,远不如宋武帝、梁武帝、陈武帝的结论。在吕思勉看来,李世民就是“时无英雄,竖子得以成名”的帝王,没啥值得敬佩。

吕思勉的评价有其道理,也是“一家之言”,史学可以讨论,也因为能讨论才更加精彩。那么,李世民果真不如宋武帝、梁武帝、陈武帝吗?笔者认为,如果是白手期间,在强敌如林的南北朝征伐,李世民不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宋武帝刘裕。至于梁武帝、陈武帝,应该不是李世民的对手。

参考书目:《隋唐五代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pylcfcw.com/hbby/163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