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团结就是力量,奋斗铸就伟业。团结奋斗是党的二十大发出的时代强音,既是新时代新征程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之源,也是对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提出的工作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团结奋斗”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
???深入理解“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笔者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奋斗”的目标,“四个伟大”就是“奋斗”的基本支柱,“中国式现代化”就是统揽“奋斗”的推进方式。
“伟大梦想”是目标愿景,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
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概念,还引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诗对近代多年来中国人民追求梦想的历史进程进行了生动叙说。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中国梦的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而是造福全体人民。“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奋勇前行,就能够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就能够梦想成真。
“伟大事业”是实践载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与时俱进擘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宏伟蓝图、确定中心任务并为之接续奋斗,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的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蓝图和任务的主题。自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后,其后8次党的代表大会标题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并不断围绕主题展开、深化。
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标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年,党的十四大:“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年,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年,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年,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年,党的十八大:“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年,党的十九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年,党的二十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40年来,8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标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表述,3次是“事业”、2次是“道路”、2次是“旗帜”、1次就是“新时代”的“主义”本身。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始终不变,同时,与时俱进确定各阶段历史任务,接续奋斗不停步。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不走老路、不走邪路、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
“伟大斗争”是精神要求,是实现伟大梦想、应对巨大困难应当具备的清醒认识和精神状态。
盘点党的代表大会报告,“斗争”一词出现的次数:十五大9次,十六大7次,十七大4次,十八大5次,十九大23次,二十大22次。如何理解“伟大斗争”,是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这个十年,党和国家面临形势之复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十年前,面对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敢抉择,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过、绕不开,党的建设特别是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斗争是矛盾运动规律的集中体现,是团结奋斗内在应有之义。没有斗争的奋斗是空洞无力的,斗争精神贯穿于我们党各个历史时期和全部奋斗实践。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彰显斗争品格,把握斗争方式,提高斗争本领,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统筹发展和安全,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从思想上行动上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融入团结奋斗全过程,全力战胜一切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天地。
“伟大斗争”是一个广义概念,既包括处理敌我矛盾时不可避免的对抗式斗争,也包括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还包括自我进行的思想斗争。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要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仅政治要强,本领也要硬。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针对不同的矛盾和问题,采取不同的适宜的斗争方式,为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贡献力量。
“伟大工程”是政治保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概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大大深化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科学内涵和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分析了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部署、提出要求。报告指出,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解决党内突出问题,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一定要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谨慎,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使党更加坚强有力、更加充满活力。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党坚守初心使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路径,是新时代统揽“四个伟大”的推进方式。
踏上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只有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才能把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宗旨,更加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推进方式统揽新时代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任务极其艰巨、难度世所罕见、前景十分光明。我们要把全体中华儿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凝聚起来,依靠紧密团结的奋斗,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深刻认识“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
团结奋斗,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锤炼铸就的宝贵精神品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围绕明确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见证,也是对世界百年变局的深刻把握;“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它们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铸就百年辉煌的团结密码,指明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注重以明确的目标团结广大中华儿女共同奋斗。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中心任务,党先后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把方方面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整合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千军万马,汇聚起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团结带领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奋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
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是基于应对世界百年变局的深刻思考、战略谋划和准确把握。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态度、中国主张、中国方案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