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多地出现的本土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再度对疫情防控绷紧了神经。而对于新生儿的家长来说,他们的焦虑更多了一层:2岁之前的宝宝需要频繁出门接种疫苗,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宝宝。但宝宝又不方便戴口罩,在传染性疾病高发的季节,出门打疫苗时交叉感染的风险层层叠加。
那么,是否要因此延迟或放弃宝宝的常规疫苗接种呢?对此,临床专家表示,常规疫苗是宝宝的免疫基础,尽可能要保证及时接种。即使在这个特殊的春节,也不能让孩子的预防接种安排掉队。
对于新生儿,这些传染病比新冠更“可怕”年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公众对新冠病毒传播力和致病性谈之色变。事实上,对于新生儿来说,相比新冠病毒,很多传染病和高风险的感染性疾病的威胁更大。
“我们要尽可能预防冬春季容易流行的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比如说百日咳、流感、b型流感嗜血杆菌导致的脑膜炎和肺炎等等。”医院感染传染科主任医师曾玫教授表示,“这些疾病不仅传染性强,而且比新冠引起的疾病更为严重,并发症更多,对婴幼儿的危害更大。”
曾玫教授表示,近年来随着我们对百日咳诊断能力的提高和重视,我们发现,儿童、青少年、成人的百日咳病例仍然有散发流行。尤其每年冬春也是百日咳的流行季。青少年和成人因为症状不典型,不能被及时识别;而婴儿的症状则通常表现典型,有痉咳、咳嗽以后有鸡鸣样回声,尤其新生儿,甚至可能突然出现呼吸暂停、缺氧,如果及时就诊,其实是可以被诊断的。而孩子一旦感染发病,家长、孩子都很痛苦。
除了百日咳,曾玫教授还提醒,其他一些“古老”的传染病,我们依然不能忘记,比如脊髓灰质炎。在上世纪早中期,感染小儿麻痹症的患儿的运动会受到影响,留下终身残疾。“好在从上世纪70年代,我国就开始给儿童普遍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才让中国现在处于无脊灰的状态,如果要维持这种状态,就需要易感儿童中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率持续保持非常高的水平。”因此曾玫教授表示,我们依然不能忽视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
除此之外,家长还需要注意b型流感嗜血杆菌。曾玫教授表示,首先要注意区分,b型流感嗜血杆菌和流感病毒并不是一回事。b型流感嗜血杆菌可以引起重症细菌性肺炎、脑膜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心包炎、蜂窝组织炎、会厌炎,还有中耳炎等等,严重时,可直接造成孩子的残疾甚至死亡。数据显示,我国在年有例5岁以下的儿童因为感染了b型流感嗜血杆菌而死亡,死亡人数在全球的占比排名第三。
及时接种疫苗,把握“免疫黄金点”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科学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宝宝常规疫苗不仅要接种,还要抓准接种时机。曾玫教授表示,2月龄是宝宝通过接种疫苗构建免疫力的关键时间窗——因为,随着母传抗体(母体通过胎盘传给宝宝的抗体)的减弱甚至消失,宝宝很可能会出现免疫空窗期,罹患各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风险增加。“因此,宝宝要尽可能在2月龄开始接种相应的疫苗,到6月龄能够完成3剂次的基础免疫,让宝宝尽早获得有效的免疫保护。”
根据WHO等权威机构的建议,脊灰疫苗应于2月龄开始接种,百日咳、白喉、破伤风、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等疫苗均应该不晚于2月龄开始接种。曾玫教授介绍,“我国目前百白破疫苗的接种方案是从3月龄开始,但随着我们有更多的疾病负担证据和疫苗接种方案的评价数据,以后的疫苗程序也有可能会调整提前。”想要把握住2月龄这个“免疫黄金点”,建议家长应该提前为宝宝规划好疫苗方案。曾玫教授提醒,尤其在这个春节期间,高效、全面的疫苗接种方案才是保护宝宝免受各类传染病威胁的最有力武器。
接种联合疫苗,不让宝宝的疫苗掉队联合疫苗,就是指将多种疫苗成分联合在一起,可以同时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相比单苗防单病,联合疫苗能够实现更加及时和全面的免疫保护。目前,国内能接种到的预防疾病数最多的联合疫苗是五联疫苗。按照疫苗说明书优先推荐程序,从2月龄开始接种五联疫苗,可以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以及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发的侵袭性感染,简单来讲就是“一苗防五病”。
从接种效率来看,五联疫苗全程接种4次,相较于常规方案的12次接种减少了8次,大大提高了接种效率,并且减少宝宝接种疫苗多次注射的“皮肉之苦”。尤其在如今,疫情防控形势再次紧张起来,宝宝如能在2月龄就接种五联疫苗,简化接种程序,就能为宝宝接种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手足口疫苗等其他非免疫规划疫苗腾出空间,为宝宝筑起更多道免疫防线。
同时,通过接种五联疫苗,还可以将接种百白破疫苗的时间提前到2月龄,帮助宝宝更早抵御低龄易感、且容易引发重症呼吸道感染的的百日咳杆菌。
当然,除了更加高效的接种策略,在防疫细节上仍然不能放松,曾玫教授提醒家长:“儿童对病菌的抵抗力弱,在疫情期间,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如需外出选择适合儿童面部大小的口罩佩戴;回到家中要勤洗手,并定期对宝宝的用品、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另外,带宝宝接种之前要提前了解当地接种机构防疫政策,并预约接种时间,接种时注意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做好防护措施。”
征
稿
如果您热爱写作,如果您是疫苗行业人士,对疫苗相关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或想法,欢迎添加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