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锐意 发布时间:2024/11/2 11:22:22 点击数: 次
魏延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人物。作为蜀汉名将,魏延是很有能力的。有受刘备青睐,力压张飞镇戍汉中的经历;有“阳溪之战”这样带有含金量的北伐的胜利;在诸葛亮北伐时充当排头兵的角色。结果诸葛亮刚一去世,魏延死于杨仪、马岱之手,被安排上反叛的罪名。《三国演义》中更是将魏延塑造成脑后有反骨,被诸葛亮猜忌盯防,遗计诛杀的形象。那么历史上的魏延之死是什么性质呢?它带有怎样的疑云呢?诸葛亮的遗命《三国演义》中的说法是,诸葛亮预测到魏延谋反,于是在临终前授计马岱,让马岱斩杀魏延。这在历史上当然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按照《三国志·蜀书·魏延传》当中的记载,诸葛亮临终前安排军队有序撤退,命令魏延断后(因为魏延是前锋);姜维次之;杨仪、费祎等人主持主力大军的撤退。如果魏延不听从命令,也可以不管魏延。诸葛亮去世后杨仪等人遵从诸葛亮的遗命,派费祎去与魏延沟通。结果魏延根本不愿意撤退,更不愿意给杨仪断后(魏延和杨仪的关系极其恶劣)。魏延还想继续留下来北伐,和费祎重新商量各部分军队的去留,并且要求费祎与自己联名。费祎假装说回去汇报给杨仪,趁机溜了出去。诸葛亮这个遗命记载在《三国志》的正文当中,应当具有相当的可信度。不过对这个遗命的质疑也不是没有。毕竟在这个命令中,几乎是对魏延这支前锋军队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吕思勉先生就持这种观点,认为这个命令不实,很有可能是诸葛亮没来得及下命令就去世,杨仪、费祎、姜维等人自行订立了撤军计划,结果受到魏延的反对。不过实际上这个说法也有待商榷,因为诸葛亮并非暴毙,尚且能够和尚书仆射李福交代继承者的人选,不至于撤军的命令都来不及下达。另外在《魏略》当中记载有一个截然不同的版本。诸葛亮临终前对魏延授命,令魏延主持军队撤退,并且暂时搁置北伐的计划。杨仪与魏延素来不合,担心魏延会借助手中的兵权对付自己,于是散布魏延要投降曹魏的谣言,鼓动军队攻击魏延。魏延不想与杨仪交战,不战而走,最后被杨仪所杀。这个说法实在有些童话般的烂漫,而且《魏略》的作者鱼豢是魏官,性质是私人撰史,内容有很多与正史相悖乃至荒谬的地方,所以这个说法可信度并不高,引注《魏略》的裴松之也做出相同判断。魏延被指认谋反费祎溜出去之后和主力军队汇合。魏延不放心费祎,派人去侦查,果然发现大军正在按照原先的计划有序撤退,自己被晾在一边。于是魏延趁大军还没有完全开动,自己率领军队提前南撤,然后烧毁沿途的栈道,阻止杨仪等人撤退。事实上小编一直不太理解魏延这种做法,本身魏延是打算留下来继续北伐的,结果撤退得比杨仪还快;如果是为了与杨仪对抗、争权甚至杀死杨仪,那么如此行事也确实太过激烈。总的来说,魏延阻止杨仪等人撤军导致二者矛盾彻底爆发出来。于是魏延和杨仪互相指认对方反叛,“一日之中,羽檄交至”,朝堂上出现两种声音。刘禅总需要进行分辨,他询问侍中董允和丞相长史(留府长史)蒋琬的意见,二者都拥护杨仪怀疑魏延。魏延在朝堂上根本没有支持者,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第一魏延的脾气不好,为人狂傲,人际关系浅薄;第二魏延烧毁栈道、堵截杨仪的举动确实比较费解,相比之下杨仪还是老老实实地执行撤军的任务;第三董允、杨仪、蒋琬都是荆州籍贯的士人。虽然魏延也是荆州人,但却是豪强武人出身,还是容易受到当时的士人的轻视和排斥。于是叛逆的罪名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落在魏延的头上。魏延失败后与刘封、彭羕、廖立、李严、刘琰、杨仪等人合列一传,也成为了蜀汉政权的问题人物。不过尽管如此,陈寿作《魏延传》的时候还是强调魏延没有“北降”而是选择“南还”,目的只是对付杨仪而非叛逆,算是为魏延小小地鸣了不平。魏延之死魏延提前南撤,中途烧毁栈道拖延杨仪等人的速度,抢先占据南谷口,摆出与杨仪火并的势头;杨仪等人一边修复道路,一边昼夜兼行,紧紧跟随在魏延的后面;另一方面朝中也有动作,蒋琬率领禁军向汉中进发,试图稳定局势、扼杀隐患。这似乎是诸葛亮去世后一场比较大的危机,但是最终却是雷声大雨点小。魏延虽然领兵提前占领南谷口,但实际上他并没有诸葛亮那样高的威望,他手下的士兵也承担不起“叛逆”的责任。杨仪命令王平(当时叫做何平)作为前锋抵御魏延。王平没有选择与魏延直接交兵,而是选择攻心的方式,斥责魏延的军队。魏延军队本不愿在这种事情上为魏延卖命,于是都一哄而散。魏延和几个儿子继续逃往汉中。这个时候的魏延可以说是大势已去,虽然魏延曾经做过汉中都督,但是自从诸葛亮入驻汉中、筹备北伐之后,魏延就失去都督汉中的职权,即便回到汉中也不可能挽回局势。王平虽然骂散魏延的军队,却没有对魏延赶尽杀绝。或许王平不愿意在这种敏感的事情上尽力太多。王平没有继续追杀魏延,杨仪又派马岱追杀魏延,这个时候魏延身边无兵无将,马岱很轻松地完成了这个任务,而且非常符合杨仪的预期,直接杀死魏延,而非捉捕魏延押赴成都再做决断。马岱这种干脆凌厉的行为也受到很多人的猜测,认为当时杨仪作为替代诸葛亮地位的热门人选,马岱是向杨仪纳投名状。没想到杨仪在与蒋琬的竞争当中失败,因为有谋反之语被收押入狱,在狱中自杀;马岱不久后进行北伐但是失败,之后也销声匿迹。蒋琬成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姜维受到蒋琬的支持,屡次率军北伐陇西。魏延与杨仪之争落得一个两败俱伤的下场,反而是蒋琬和姜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了。参考文献:《三国志》、《晋书》、《三国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