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历史回响,接受党史教育
追随信仰之光,坚定前行信心
日前,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公司延安东绕城项目部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前往梁家河教育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体会延安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意识。
党支部全体党员参观了梁家河村史馆、知青旧居、知青井、沼气池、铁业社、缝纫社、代销店、磨坊等地,通过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真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扎根农村,与梁家河群众相濡以沫、苦干实干、锐意进取、共克时艰的奋斗历程和为民情怀。
在知青井旁,项目部全体党员听授实地教学,深入体验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让全体党员深刻学习和感悟到总书记和共产党员们的理想信念和梁家河精神,引导党员坚定信仰、汲取力量,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延安精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项目部党支部还邀请全国延安精神传播著名专家郝凤年讲授题为《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的专题讲座,从中国共产党诞生起经历的千难万险、千头万绪的磨难,再到建党一百年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光辉历程,感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忧国恤民、救国为民的情怀,引导全体职工全面知党恩,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学史感悟
支部书记—赵芳甫
延安是历史悠久的革命圣地,这里红色党史教育基地多,红色基因浓厚丰富,是我们学习党史、学好党史,学习延安精神最理想的学习教育天地。作为支部书记,需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以尽心尽责的工作态度,带领项目部全体员工同心同行,直面挑战,开拓进取,学好党史,永远跟党走,奋力书写精心打造红色延安路的合格答卷。
支部党员—杨婧
此次党史教育使我党性修养又一次得到提升,我更加坚信,奋斗的人生更灿烂,以后工作中要敢担当、能吃苦、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支部党员—黄琳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这片黄土地上克服困难,转变思想,深入群众,立志为人民服务,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如今工作中,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信念,不断学习,努力工作,充实自我。
教学地点简介
梁家河村,位于文安驿镇东南方向5公里处。年1月23日,北京多名知识青年来落户插队。北京知青到延安后,继而被分配到距离延安80公里左右的延川县,到了文安驿镇。梁家河大队一队队长带着15名知青回到梁家河村,其中就有习近平。从那一刻起,16岁的习近平在那个叫梁家河村的地方开始了他的7年知青插队岁月。
一处土崖下的院落,矮墙内有并排的六孔窑洞,这里便是曾经知青的居住地点之一。在这处院落的门口,有一座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旁边的墙壁上依然可以看到曾经留下的宣传画。70年代初,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的号召,时任村支书的习近平同志,带领梁家河的干部和村民,修建了60口沼气池。
年10月,这里的窑洞修建好以后,习近平就住在这座窑洞中。他非常喜欢读书,老乡们常常看到:夜已经很深了,这座窑洞的煤油灯还透着光亮。年10月,习近平考上大学,才离开这座窑洞。
年以前,村民购买生产和生活用品,必须步行到5公里外的文安驿。习近平同志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以后,发动群众办起代销店,出售所需的生活日用品,替供销社收购农产品。
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村民加工粮食使用的石磨和石碾,费时费力,极其不便。习近平同志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后,把延安地委奖励给他的三轮摩托车,换成钢磨磨粉机和粮食粉碎机,办起了磨房,方便了群众。
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村民的衣服基本都是自家手工缝制。习近平同志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后,组织成立了缝纫社,选择会缝纫的社员,在这里为全村人服务。
七年的知青生活,最难忘田间地头一同滴洒的汗水,最难忘那碗来之不易热气腾腾的白米饭,最难忘寂静深夜里一豆萤火下煤油灯的味道,还有依依惜别时眼中的不舍……
“我走的时候,我的人走了,但是我把我的心留在这里。”初心,来自人民,又回馈人民;梦想,从这里发芽,又从这里出发。
原标题:《带着初心去打卡
梁家河初心从这里出发》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