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流程简介

文章来源:感染性关节炎   发布时间:2018-2-23 2:40:45   点击数:
 

一、临床标本细菌检验的基本程序

二、血液感染

◆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   ◆菌血症是指在血液中可检测到细菌,包括一过性和持续性在血中存在。   ◆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是指化脓性细菌败血症时,细菌通过血流扩散至全身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一)常见病原菌

(二)标本采集

  1.采血时间和频率    ◆病人发热初期或高峰期采集,或在未用抗生素前采集。但怀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血培养不少于三次。   2.采血量    ◆一般为静脉采血,成人采血量10~20ml,儿童3~5ml,婴儿1~2ml。   3.床边直接注入血液培养基,否则用SPS抗凝剂送检,不得用EDTA,枸橼酸钠抗凝。   4.检查血管内导管有无细菌污染,可无菌操作,剪下导管5cm远侧段,置无菌容器内送检。

(三)微生物分离培养和鉴定   1.培养基的选择    ◆用自动血培养分析仪时选用相应的血培养瓶,如需氧+厌氧,需氧+高渗等。   2.分离和鉴定 当观察有细菌生长时或血培养仪阳性报警时,应及时作如下检验:   ◆(1)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及时与临床联系;   ◆(2)转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厌氧血平板或其他特殊培养基等分离培养纯菌再进行鉴定;   ◆(3)同时做药敏试验,结果及时报告临床作治疗参考。   (四)报告方式   阴性结果:   ◆7d报告无细菌生长。   ◆疑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布鲁菌病、厌氧菌血症、真菌血症时,血培养至少连续培养2~3周,仍无细菌生长者可报告为阴性。   阳性结果——三级报告方式:   ◆第一级报告告知标本已出现阳性并报告直接细菌涂片结果,同时做初步药敏试验;   ◆第二级是报告初步药敏结果,同时做正式鉴定和药敏试验;   ◆第三级报告正式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五)临床意义   ◆葡萄球菌菌血症常由疖、痈、脓肿及烧伤创面等原发感染灶继发,也可由呼吸道感染引起。   ◆G-菌主要侵犯危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耐药菌株不断增加。   ◆厌氧菌的菌血症常合并需氧菌感染,临床症状较重而复杂。   ◆L型菌的菌血症主要由于使用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后,由缺损细胞壁的细菌感染所致。   ◆免疫低下者常出现真菌菌血症。   ◆院内感染菌血症不断上升。

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一)常见病原微生物

(二)标本采集   ◆用药前,无菌操作腰穿方法采集2~3ml,盛于无菌试管常温下立即送检。   ◆天冷时保温,不可冰箱保存。   ◆用于病毒检测时应冷藏送检。   (三)检验方法   1.涂片镜检 离心rpm,15分钟。   革兰染色(一般细菌)、抗酸染色(分支杆菌)、墨汁染色(隐球菌)、电镜检查(病毒颗粒)。   2.分离培养 5g/L葡萄糖增菌肉汤、血平板、中国蓝琼脂平板或麦康凯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结核菌接种罗-琴培养基或米氏7H10培养基。真菌培养接种沙氏培养基。病毒培养常用动物接种、鸡胚接种、细胞培养。   3.血清学检测可直接检测抗原。   (四)临床意义   ◆细菌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见类型。   ◆真菌性脑膜炎最常见于隐球菌脑膜炎,其他的真菌性脑膜炎如白假丝酵母、球孢子性脑膜炎日渐增多,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和恶性疾病患者易发。   ◆流行性乙型脑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见。   ◆肠道病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危害性逐渐引起人们的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指喉及喉以上的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指气管、支气管和肺的感染。   (一)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   1.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微球菌,奈瑟菌,厌氧球菌。   2.杆菌 棒状杆菌,嗜血杆菌,类杆菌,梭杆菌。(二)常见病原微生物

(三)标本采集   1.采集方法   (1)上呼吸道:常采用鼻咽拭子;在扁桃体部位、咽后壁及口腔内炎症、溃疡或渗出部位采样时,应先用清水漱口,再采集标本。   (2)下呼吸道:常采用自然咳痰法、支气管镜采集、胃内采集、咽拭子。清晨第一口痰为宜,最好在用抗菌药物前采集,必须先用清水漱口,避免唾液混入。   2.立即送检。   (四)检验方法   1.涂片:   ◆检查细菌常用革兰染色、抗酸染色;   ◆检查隐球菌采用墨汁染色;   ◆军团菌、支原体、病毒等可用免疫荧光抗体染色。   ◆合格的痰标本:   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   2.分离培养   (1)痰标本的前处理一般是用无菌生理盐水将痰洗净,再加入胰酶溶液使痰均质化。   (2)普通细菌培养采用血平板、中国蓝琼脂平板或麦康凯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   (五)临床意义   ◆注意采集合格的下呼吸道标本,以提高检出率和阳性的正确率。

◆一些条件致医院内肺炎的主要致病菌。   ◆真菌性肺炎多为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常见的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

五、尿路感染

◆上尿路感染:主要有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主要有膀胱炎和尿道炎

(二)标本采集   1.采集时间 一般为晨起第1次尿送检。   2.采集方法    ◆清洁中段尿:常采用,采集标本前要用肥皂水或碘附清洗外阴(女性)或阴茎头(男性)。   ◆肾盂尿采集法;   ◆膀胱穿刺法;   ◆导尿法:最好,防止逆行性感染。   3.注意事项    ◆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污染菌,立即送检,不超过1h,尿中不得加任何防腐剂和消毒剂。   (三)分离培养   1.培养基的选择    ◆普通细菌选用血平板、中国蓝琼脂平板或麦康凯琼脂平板。特殊细菌使用特殊、选择培养基。   2.尿细菌定量培养。   (四)结果报告   1.阴性 一般48h无细菌生长。   2.阳性 菌落计数、鉴定及药敏结果。   ◆G-杆菌>cfu/ml;G+球菌>cfu/ml,有诊断意义。   ◆G+球菌<cfu/ml,多为污染;G+球菌~cfu/ml,可疑阳性。   3.尿路感染的细菌数少于CFU/ml时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应用抗菌药物,尿中细菌发育受到抑制;   ◆使用低敏感性药物,大多数细菌停留在CFU/ml;   ◆尿浓度变化大时及pH在5.0以下8.5以上,则发育受阻;   ◆尿频时;   ◆病原菌发育要求条件高时;   ◆采尿时外阴部消毒剂混入尿中。

六、消化道感染

(一)常见病原菌   ◆肠毒素为主的病原菌:   金葡,霍乱弧菌,志贺菌,ETEC/EHEC/EAggEC,产气荚膜梭菌,艰难梭菌   ◆侵袭性为主的病原菌:沙门菌,志贺菌,EPEC/EIEC,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副溶血弧菌,结核分枝杆菌,白假丝酵母菌   ◆病毒:轮状病毒,埃克病毒,Norwalk病毒,腺病毒   (二)标本采集与运送   1.采集时间 急性期、尽量在用药前采集。   2.采集方法    ◆自然排便采集法、直肠拭子。   ◆标本不能及时接种时,应在标本中加保护剂或用相应的运输培养基。   (三)分离培养   培养基的选择:   ◆普通致病菌如沙门菌、志贺菌等可选用SS琼脂平板、中国蓝琼脂平板或麦康凯琼脂平板。   ◆特殊细菌如弯曲菌、弧菌、厌氧菌等选择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   ◆病毒可用细胞培养。   (四)临床意义   ◆感染性腹泻由多种病原体感染所致。   ◆消化性溃疡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   ◆轮状病毒常引起幼儿腹泻,腺病毒是引起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还可引起成人腹泻,埃可病毒常引起婴幼儿腹泻,Norwalk病毒常感染成人和大龄儿童。

七、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STD):以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组传染病。   (一)常见性传播疾病及其病原体

性传播疾病

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淋巴肉芽肿、细菌性阴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

病原体

梅毒螺旋体、淋病奈瑟菌、杜克嗜血杆菌、沙眼衣原体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亚种、阴道加德纳菌和类杆菌等厌氧菌、沙眼衣原体沙眼生物亚种、支原体、人乳头瘤病毒、人类单纯疱疹病毒2型

  (二)标本采集   ◆拭子取尿道脓性分泌物(男性)或宫颈分泌物(女性),供培养及镜检;   ◆梅毒病人取皮肤渗出液和淋巴穿刺液涂片;   ◆疱疹抽取疱内液体,或刺破小疱后,用无菌拭子采样。

八、创伤和外科感染

(一)常见病原菌

(二)标本采集   ◆组织创伤用拭子采集标本;   ◆施行清创术时,可选择合适部位采集标本送检;   ◆骨髓炎病人应取骨髓活检标本,如损害部位已形成窦道,可采取窦道引流液;   ◆脓肿时取内部脓汁及脓肿壁标本。   (三)临床意义   ◆由创伤、手术、侵入性器械操作等外科治疗引起的感染最为常见。   ◆感染以化脓性炎症改变为主。外伤性创伤感染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多见。   ◆深部创伤易引起破伤风和气性坏疽。   ◆烧伤创面以革兰阴性杆菌最常见,次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   ◆急性化脓性骨关节炎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淋病奈瑟菌感染所致。   ◆慢性化脓性骨关节炎、慢性骨髓炎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葡萄球菌、链球菌也常见。

(来源:医学检验圈by华通医疗)

如果您觉得我们发布的信息对您及您的朋友有帮助,







































盖博士
甘露聚糖肽说明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pylcfcw.com/lctx/9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