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在湛江市人社局和赤坎区人社局的指导下,湛江菜创新发展研讨会暨湛江市“粤菜师傅”(卢波)大师工作室揭牌仪式在赤坎区波哥餐饮店举办,市内外餐饮行业专家、知名餐饮企业及相关院校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湛江菜研究与创新发展。(6月27日《湛江日报》)
有关部门从打造平台、宣传大师,到逐步推出“湛江菜”,这个行业发展思路正确,但是,从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看,要结合实际把握方向,有所依托打好基础,注重兼容突出特色,紧贴民生壮大产业,方能步履坚实、行稳致远。
湛江的海鲜特色鲜明,品种多品质好口感鲜,同时,果蔬和畜牧产品也丰富多彩。“湛江菜”目前主要是预制菜,尤其是水产预制菜还拿到了国字招牌,要以湛江水产预制菜为引领,把海产品、特色水果、特色畜牧等食材的生产加工带动起来,通过各方面合力,打造美食平台,培养各类品牌大师,为“湛江菜”成名和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湛江菜”要成名,不仅要食材独特,加工工艺也要注重创新,要加强行业交流,集成传统工艺,同时在食材原始加工和终端加工中,融入多种时新元素,增强适应性,因此,推动“湛江菜”创新发展,就要自觉契合这一发展潮流,把握各类菜品制作工艺,及时总结推出特色菜品,形成相应的加工制作技术标准,构建各类产品、品牌和标准体系,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规律,让“湛江菜”实现兼容创新。
“湛江菜”要发展,也要凸显产业价值,扎根群众生产生活。既要依靠科研和大烹饪师推进创新创造,展现深刻的感受性和明显的识别度,打造优质品牌,也要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带动丰富多彩的生产加工环节,像柳州的螺蛳粉那样,把花生、木耳、萝卜干、青菜、辣椒油、泡椒、腐竹、酸菜、酸豆角、鸭脚等配料纳入生产和制作体系,推动三产深度融合,形成巨大产业发展面,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当然,从水产业蓬勃发展,到水产预制菜之都建立,再到“湛江菜”悄然推出,展示了行业发展的特点规律,无论哪个行业,只有顺势而为锐意创新,才能立足行业扎根群众,成为真正有生命力的民生产业。(湛江日报陶庭应)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