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汗水,折射奋斗的光芒;颗颗螺钉,凝聚团结的力量。扎根在长沙轨道交通各阵线的干部职工,或挺身在项目建设一线,或坚守在运营服务前沿,或驻守在要素保障后方,他们在岗位上专注于本职、追求突破与卓越,传承与发扬着工匠精神,书写了新时代劳动者的最美诗篇。为大力宣传岗位标兵精神,长沙地铁推出“标兵风采”系列宣传,与大家一同走进他们的工作,共同学习他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
本期推出长沙轨道第五届岗位标兵风采录:《创新标兵王烟平:破题开路降成本锐意革新见实效》
从检修一线到工程师、技术主管,从初出茅庐的新人成长为今日的“创新达人”,王烟平从运营实际需求出发,不断提高列车的利用率和运行可靠性,有效降低维修成本,均衡人力、物力资源,确保供好车、供足车,被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授予“技能大师”称号。
攻关实现深度维修
作为“王烟平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王烟平带领团队一直致力于长沙地铁车辆电气技术科技攻关和创新,牵头承担的市级科研项目“长沙地铁电客车电磁阀和继电器便携式检测工装研究”“电客车空调控制器试验台研发”顺利通过验收,极大促进了长沙地铁车辆电气技术水平的提升,有效保障列车运行安全。
“师傅,这种电客车电子板件,供应商未提供内部电气原理图,很难分析工作原理……这故障可怎么修复啊!”徒弟廖求索一脸疑惑。面对技术封锁、资料缺乏,王烟平通过查阅和研究大量芯片技术资料,分析电路结构,成功获取部分电子部件的内部结构,绘制出电气原理图,并利用信号激励等方式对板件故障进行检测,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诊断和维修方法,实现了电客车多个电子部件的芯片级维修,大大节约维修成本。而这只是他锐意创新的一角。近年来,王烟平一边积极参与技术攻关与创新,一边把专业技术申请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获得11项专利,发表10余篇高质量论文。
突破创新检修模式
地铁列车的检修关乎运营安全,建立起系统的作业标准变得迫切。为规范检修人员作业标准,王烟平主持或参与编制了地铁1-5号线地铁列车日检、双周检、三月检、年检、架修等规程,创新了地铁列车检修模式,制定了三日检和均衡修规程。
在列车质量趋于稳定后,围绕双周检、三月检、年检检修规程,他编制了一套数万字的均衡修规程,通过充分掌握列车可靠度和零部件的故障周期,调整列车检修修程来创造合适的维修条件。而在列车日常检修程中,从日检到AB检,再到双日检,直到三日检,检修模式结合实际不断优化调整,实现了人力物力优化,在管理上发挥最大效能,进一步缩短列车维修停运时间、提高列车利用率和运行可靠性,有效降低了维修成本。
传承推进人才孵化
作为一名高技能人员,王烟平还担任公司兼职培训师,他牵头编写城市轨道交通技能人才培训教材《车辆检修工》,并开展了多次业务技能培训,均取得了良好培训效果,获得同事们一致好评。
工作之余,他还积极利用工作室开展电子维修工具使用培训,以“面对面”精心讲解和“手把手”悉心指导,车辆检修一线年轻员工在培训中,快速掌握电子维修工具的使用和电路板集成电路芯片的拆卸与焊接方法,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都得到夯实。“正是得益于王老师的培训,我已经可以很熟练的使用示波器、电烙铁、热风枪等工器具了。”现如今,工作室逐渐成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创新项目的“孵化园”,为供好车打下了坚实基础。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从普通技术工人到技术创新能手,在王烟平身上,是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的缩影,他以自己勇于创新、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精彩绽放,由“工”变“匠”,也把创新的种子种到更多的人心中,为长沙地铁的安全运营贡献智慧与力量。
原标题:《标兵风采⑧
创新标兵王烟平:破题开路降成本锐意革新见实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