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药剂科
以往感冒发烧,到医院挂个吊瓶,这种司空见惯的看病模式随着近几年限抗令、限输令的出台而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和医务人员从根本上意识到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性。
那么患者应该掌握的用药常识有哪些?
能用常用药品的就不用新特药;能口服的就不要打针,好多抗菌药口服吸收效果不比输液效果差;能肌肉注射的就不要输液;不要一感冒就用抗菌药。
使用口服抗菌药在时间上要注意什么?
服用前,先要看一下说明,是空腹、饭前还是饭后服用。有些药物空腹吸收效果好,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要在两餐之间空腹服用,如饭前1小时,饭后2小时;有些药物刺激胃,最好饭后服用。
然而家庭使用抗菌药物仍存在着几大误区:
01
抗菌药物=消炎药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抗菌药物通过杀菌或抑菌而缓解症状。但对于无菌性的炎症反应,如关节炎、过敏性鼻炎引起的炎症反应抗菌药物是无效的。对于无菌性炎症反应,如需要治疗,可根据病情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
02
抗菌药物可以治疗感冒
感冒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抗菌药物不能杀灭病毒,故对于病毒引起的感冒并无治疗作用。普通感冒具有一定的自限性,症状较轻的无需药物治疗,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的,则需要药物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并注意休息,适当补水,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03
越是新的、贵的抗菌药物疗效越好
实际上抗菌药物并不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普通商品,只要用之得当,几块钱的药物也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每一种抗菌药物都有各自的抗菌谱、适应症。为取得最佳的疗效,医师需根据患者的病因、感染部位及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个体化的抗菌药物治疗。
04
是药三分毒,症状一缓解就该马上停药
对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有一定的疗程,当致病细菌数量减少时,疾病症状就会缓解,但这时患者体内的细菌并没有完全被消灭,如果这时候擅自停药,就有可能造成病情反复,还有可能造成细菌耐药,再次用药可能无效。
05
可随意改变抗菌药物给药次数、剂量
抗菌药物的药效有赖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果随意改变给药次数、给药剂量,就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就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就有可能有一些抵抗力强的细菌侥幸存活,这些剩下的“强壮”的细菌,就可能成为耐药菌。这时候大多数抗菌药物都无效了,疾病变得难以治愈。
06
只要不滥用抗菌药物,耐药菌就不会形成
耐药菌是可以在人群中传播的,即使从来没有使用过抗菌药物的人,同样可能成为抗菌药物滥用的受害者。因此,耐药菌是人类共同的敌人。
07
对于不同疾病,只选用同一种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作用不是万能的,每种抗菌药物都有其抗药谱,对于确属细菌感染的疾病,要根据引起疾病的不同菌种选择相应的药物。
08
并用多种抗菌药物,疗效好
误认为选用抗菌药物越多越好,致使用药不当,不仅达不到理想的疗效,还有可能因药物相互作用使药效降低或增加毒副作用,甚至严重危及健康。
总而言之,我们应当多了解一些抗菌药物相关的常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